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缅怀钱学森|50年党龄的忠诚与担当

时间:2021年12月1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5570 字体:

今天,202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此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崇敬与怀念!

 

钱1.jpg

▲五院内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铜像

 

钱学森,五院首任院长,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人民科学家,“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的中国人……他还有一个深感光荣与自豪的身份——共产党员!

 

1991年,钱学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面对巨大的荣誉,钱学森获奖感言的第一句就让大家吃了一惊。他说:“今天,我不是很激动。”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钱学森接着说:“我这一辈子有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我第一次激动是1955年向恩师冯·卡门辞行时,他很感慨地对我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听到他这样说,我激动极了。能在学术上超过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权威’,证明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外国人笨。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激动。”

 

钱学森的第二次激动是在1959年11月12日,“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我激动得整夜睡不着觉!”

 

钱学森的第三次激动……答案文末揭晓!

 

一位50年党龄的

共产党员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学森1955年回到祖国,随即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钱2.jpg

▲1956年的钱学森

 

1958年,钱学森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959年1月,他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59年11月12日,他转为正式党员。至2009年10月31日去世,钱学森的党龄整满50年。

 

在这50年里——

作为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忠诚、爱国奋斗、不负人民,展现了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作为一位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他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捍卫了中国的尊严,点亮了民族的星空;

作为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始终以党旗所向为奋斗方向,笃学不负凌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在追逐梦想中谱写了壮阔恢弘的奋斗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钱学森用50年党龄的忠诚与奉献,为这句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人民中国

才是我永远的家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到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但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面对极为坎坷的回国之路,他曾设法寄信给杭州同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信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陈叔通接信后很快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立即转给外交部,并指示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

 

钱3.png

▲写在香烟纸上的信

 

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和多方营救下,钱学森于1955年8月初终于得到允许离开美国。

 

钱4.jpg

▲钱学森携家人返回祖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回国的旅途。10月8日经香港进入广东,后经上海抵达北京,受到了热烈的迎接。后来,钱学森果然不负众望,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白手起家、发展壮大,书写了事业壮阔发展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他多次谈到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的事迹,尤其为他的爱国情怀重重点赞。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

 

当年,美国司法部逮捕钱学森,说他是共产党员。美国《纽约时报》后来曾报道说:“在1950年至1955年的5年中,美国政府成为这位科学家的迫害者,将他视为异己的共产党分子予以逮捕,并试图改变他的思想,违背他的意愿滞留他,最后才放逐他出境,回到自己的祖国。”

 

1955年9月,在钱学森回国途中,停靠菲律宾马尼拉港口时,有位记者还问他:“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答:“共产党人是人类最崇高的人,我还够不上共产党员的资格呢!”那位记者见捞不到什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钱学森是位爱国的科学家,为了回到祖国而抗争;钱学森不是共产党员,却因为爱国背上了“共产党”的罪名。

 

但是,回国后的亲身经历,使他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钱学森于1955年10月8日从香港进入广东,之后经上海到达北京。抵京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

 

在北京,钱学森连续进行了参观、访问等活动,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记者说,自己已经看到了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这一事业的规模之大,却是过去所没有想到的。

 

钱5.png

▲1956年2月,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交谈

 

1956年2月3日,钱学森作为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上发言。他说:“我到处看到祖国在突飞猛进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迈进,这使我万分地兴奋。”

 

会议期间,毛泽东宴请参会委员时,邀请钱学森坐在身旁,并与他亲切交流。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国整一周年。在“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老五院)在这一天成立了。钱学森任首任院长。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的标志。这一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钱6.png

▲钱学森任老五院院长的任命书

 

1957年2月,钱学森参加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祖国的学术报告会,受到了很大触动。他对记者说,一些论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国在力学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有了一些很成熟的研究工作者。

 

他感慨地说,参加讨论的人对每篇论文报告都提出了恳切、热烈和实事求是的意见;但他过去参加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许多学术讨论会却不是这样的,“不论是做报告的或是参加讨论的人都只是为了比高低,想显得只有自己比别人高明”。

 

1957年10月4日,钱学森回国两周年之际,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振奋了社会主义的东方阵营。钱学森积极倡导开展我国的卫星研究工作,并与竺可桢、赵九章等多次就卫星进行座谈。

 

钱7.png

▲周恩来与钱学森握手

 

亲自见证并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共和国的发展与进步,让钱学森的思绪越来越澎湃、精神越来越昂扬——

●1958年初的一个晚上,钱学森来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家中,郑重提出了入党要求。

●1958年10月,钱学森回国三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党支部通过了他的入党要求。

●1959年1月,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钱学森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1959年11月12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钱学森回国四周年之后没多久,他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这一天,钱学森激动得彻夜难眠。几十年过去了,他还回忆道:“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个时候我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从此,钱学森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钱学森提出入党申请,不是随随便便提出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决定,那个他“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晚上,让他铭记了一生、永远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做到终身坚守、终生不渝。”

 

无疑,钱学森正是做到了“终身坚守、终生不渝”的范例。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我1955年回到祖国,27年来(指到1982年)形成一个总的看法:不管什么样的科学技术难题都难不住我们。我们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组织力量,集思广益,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发扬科学技术民主,所谓难题就解决了。”

 

钱学森回国后、尤其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等科技实践中来。他说:

“我在美国是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一心想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救国,不懂得政治。”

“回到祖国以后,我通过学习才慢慢懂得马克思主义,懂得点政治,感到科学与政治一定要结合。”

 

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

 

1965年1月,他向国家提出的报告,促进了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在10月至11月召开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上,钱学森强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表示“我们要敢于开创自己的道路,还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肯干努力,就一定能使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早日升空”。会议把第一颗卫星的目标归结为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学森殚精竭虑,带领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钱8.png

▲1962年钱学森(第二排左九)与王希季(第二排左八)等在我国探空火箭发射架前的合影

 

人造卫星是大型系统工程项目,以我国的实际国情,必须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解决人造卫星研制的体制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钱学森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1967年5月,聂荣臻听取了钱学森关于组建“人造卫星、字宙飞船研究院”问题的汇报并予以支持。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后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于1968年2月20日宣告成立。钱学森任五院首任院长。

 

这个机构该怎么建?钱学森基于工程控制论研究探索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实践,把握客观规律,首先决定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并直接指导、参与其中。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实事求是地选拔干部、配备队伍,经深思熟虑,选中38岁的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孙家栋担任卫星总体设计部的领导,以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3:7的力量比例实现了两方面有效配合。在钱学森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胜利完成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圆满实现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

 

1970年的那个春天里,寰宇响彻《东方红》!钱学森等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毛主席与他们两次亲切握手。

 

在不断深化的航天实践中,钱学森等成功运用“工程控制论”等方法,研究、制定、验证、完善了一整套中国现代工程系统开发的技术过程,即系统工程,并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1978年9月,钱学森的一篇理论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问世。“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由此而创立,影响深远。

 

钱9.png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

 

在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论证、研制过程中,钱学森都以宏大的格局、系统的视野、科学的方法、深邃的思考、敏锐的判断,给出正确的建议,指明前进的方向。发射捷报传来,他都会感到由衷地高兴!他说,“这些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世界大事。”

 

钱学森说,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再下点功夫多学点学问,那我们就决不会贪图安逸,甚至同流合污,而是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鼓起勇气,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任务。

 

对于我国发展的前景,他也总是抱有十足的信心。1982年党的十二大小组讨论会上,他说:“有些人对我国科学技术能不能较快地发展抱有疑虑。这是不必要的。我很同意聂荣臻同志的看法: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蠢,中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也不蠢。中国科技人员的勤奋努力,是世界同行们公认的。我们前进的动力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不甘心落在人家的后面。”

  

“有了这几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夜以继日,努力工作,就不怕不出成果。”他说:“原子弹、氢弹、卫星、导弹,不是都研制出来了吗?靠谁呢,靠我们自己。当然,总的说来,我们毕竟起步晚,队伍比人家小,应该承认落后。但是,这种落后状况,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

 

钱学森还以穿透时空的眼光眺望未来,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了精辟的预见性分析。他说,21世纪是“科技立国”世纪,是“科技战”“智力战”。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即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有没有能力屹立于世界的主要标志。只有掌握高技术,才能夺取战略“制高点”,在未来“科技立国”的“科技战”中掌握战略主动权,才能有效地抓住认识今天和把握明天的钥匙,才能在全球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这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后的讲话中,表示自己“还要努力”,并汇报了自己的心愿。他说:“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且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我在今后的余生中就想促进一下这件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他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钱学森作为当之无愧的战略科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正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鲜活例证吗?


“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份子了”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本身就是时代精神的一座高峰,他本人更是十分注重弘扬优良传统、发扬精神的力量。1955年回国后,钱学森在调研考察中很受触动,表示“我要学习祖国科学家们积极努力的精神”。

 

在创建和发展航天事业和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他与老一代航天人一道,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了几代人。

 

钱学森十分重视自己的思想建设。在他的书房里,不仅摆满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书籍,还有许多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更让人尊敬的是,书房里还有他认真阅读过的《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等书籍,他把雷锋的思想和行为从行为科学的高度,进行认真的概括和总结,力图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一般原则。

 

钱10.png

▲钱学森为学生解疑释惑

 

钱学森非常看重精神文明,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技工作者讲求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

 

他说,仍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顽强拼搏,艰苦奋斗。

 

他一生关心人才事业,强调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参与者的素质”。参与者除了“要有一种为振兴中华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就是要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新的协调与合作,做出新的决策。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科技专家、企业家们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他强调要“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归根结底,在于“创新”!

 

钱学森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说:“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100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

 

钱学森一生获得无数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钱学森说起自己的第三次激动,“就在今年(1991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写的《史来贺传》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钱11.png

▲孜孜不倦的钱学森

 

钱学森晚年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他强调:“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故人化星,传奇永存。我们已抵达的和即将抵达的星辰大海,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