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牧宇耕星五十载 三百星辰耀太空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370 字体:

11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五火箭飞向太空,踏上了探月之旅。对五院而言,此次发射的嫦娥五号意义重大且特殊。它既是我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还是五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300颗航天器。

 

自1968年2月20日建院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国资委及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五院人始终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和坚守航天报国的志向,用五十余年的不懈拼搏,书写了“三百星辰耀太空”的辉煌篇章,彰显了五院“航天强国建设引领者、空间事业发展领导者”的使命,展现了五院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担当。

 

三百星辰闪耀太空

彰显五院实力与担当


1970年4月24日,五院抓总研制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启了中国的太空纪元,迈出了中国走向太空时代的第一步。五院也由此开始了半个世纪牧宇耕星的光辉历程,在浩瀚宇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五院奇迹,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五院速度。

 

三百星1.jpg

▲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细数三百星,从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11年的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五院达成第一颗“百星”成就用了41年时间;再到2017年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五院达成第二颗“百星”成就用了6年时间;而达成第三颗“百星”成就,五院只用了3年时间。

 

三百星2.jpg

▲五院第100颗成功发射的航天器——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

 

三百星3.png

▲五院第200颗成功发射的航天器——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三百星4.png

▲五院第300颗成功发射的航天器——嫦娥五号探测器

 

五十余年来,五院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树立起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事业三大里程碑,形成了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系列航天器领域,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五院跨过征程中的道道难关,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艘飞船、第一颗导航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出口卫星、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一艘货运飞船、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第一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第一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自动巡视探测,尤其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航天器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一个个“第一”,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光辉历程。

 

三百星5.jpg

▲五院创造了中国航天史多个第一

 

心怀浩瀚星海,不忘脚踏实地。五院坚持宇航任务航天技术应用“两大产业”齐头并进,研制发射的众多航天器服务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一批“高精尖”的航天器已经变成全民“福利”——不论身在何方,“北斗”都会帮你定位导航,卫星通信都会帮你拉近距离,卫星遥感都会帮你更及时、更清晰地了解世界,让人们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五院还将先进航天技术二次开发,融入到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不仅改变了人民生活方式,还带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光学通信等大量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利用卫星红外探测技术开发的红外热轴探测系统已经成为确保铁路运输的重要设备;利用空间特有环境,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运用航天医学成果,形成了生物原料药、生物保健品、航天工程育种等具备鲜明航天特色的空间生物产品。同时,五院“走出去”服务世界的步伐坚实有力,迄今已与国际用户签署了27个整星出口合同,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欧洲,对外合作交流成绩斐然,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300颗成功发射的航天器,是五院发展成就的最好注脚,更是五院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写照。

 

强化创新发展

不断增强点亮星辰的发展力

 

五十余年来,五院牢牢锁定“创新”这一发展主基调,用创新驱动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规律。点亮三百星辰,得益于五院在创新道路上快马加鞭,一路飞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卫星边试制边预研的基础上,五院于“六五”计划期间开始了卫星预研工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及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安排了几十项单项预研课题先期开展。于1982年正式成立了五院预研处,组织预研工作统一开展。经过90年代的探索和创新,逐渐向制度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到了21世纪初期,五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院研究发展部为龙头,以各部、所、厂专业研发系统为支撑的院所两级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总体架构。多年来,五院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和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每年制定研发计划,每五年制定技术发展规划与长远发展战略,赢得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五院把研发创新工作纳入宇航能力工程建设工作专题调度,深化空间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中长期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了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近年来,五院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重塑研发与市场体系,组建了院研发与市场部,加强全院整体联动,实现了研发与市场综合管理职能的统一;成立了五院体系工程研究中心等两个工程中心,丰富了院科技创新体系层次,在体系论证顶层谋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新组建了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增强了战略研究与体系论证、新概念系统开发和前沿基础研究的能力,建成了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形成了一体化的创新群;与国内16个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70个联合研究机构以及1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形成了“小核心、大外围”的协同创新格局;实现院“四级研究员”选聘、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的联动,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储备更多的“优种好苗”;健全技术创新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院在“十三五”初正式启动了“创新引领工程”,围绕战略谋划、系统攻关、核心专业和应用基础四个方面重点任务,坚持国家支持与自主投入相结合,下好先手棋。战略谋划方面,五院提前布局了10项重点系统,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等航天强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进入了立项阶段,载人航天、探月、北斗、高分等重大专项稳步实施。系统攻关方面,五院提出并启动了59项重大系统攻关任务,累计立项30余项型号工程,成功抢占了多个新领域发展的制高点,加快了从任务驱动型向自主发展型转变。核心专业方面,五院组织开展了12个技术领域、57个技术方向、200余项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动105项核心专业技术发展,一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重大专项建设和重点型号任务立项。应用基础方面,五院开展了10余项战略性前沿技术提前布局,为积极争取“十四五”规划制定奠定基础,推动五院在前沿基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五十余年来,五院始终坚持瞄准世界空间技术发展前沿,牢牢锁定“创新”这一发展主基调,不断探索把握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和规律,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先后获得“试验通信卫星及微波测控系统”“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嫦娥二号工程”“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北斗二号卫星工程”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400余项省部级奖励、7000余件授权专利,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之路,有力带动了我国空间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百星6.jpg

▲东方红一号卫星、返回式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五院将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目标为指引,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实施已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抢占世界空间技术制高点,续航天梦、圆中国梦,助力更多璀璨星辰闪耀太空。

 

提升研制能力

持续提升点亮星辰的实力

 

随着科研生产体系的不断完善,研制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五院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一次次迈出坚实步伐。点亮三百星辰,正是五院着力提升统筹管理能力和宇航研制能力所收获的硕果。

 

自1968年建院以来,五院始终以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坚定遵循系统工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背景下,始终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客观发展规律,经历了从单一项目管理向多型号并行管理转变,再从完成型号任务向多领域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转变,构建了融预先研究、设计、制造、测试为一体的现代化航天器研制链条,六大系列航天器研制领域实现了多星多型号并行、单机和部组件通用化批量化发展。

 

“十三五”以来,五院积极探索把握宇航科研和产业发展规律,以“院抓体系、抓能力、抓综合,总体抓领域,两总抓型号,厂所抓产品”和“任务完成与能力提升并重、项目管理与产品管理并重”为指导原则,以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宇航智造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和型号研制“四个流程”为核心抓手,研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面对连续多年发射任务密度高、技术跨越难度大、系统建设增长快、型号研制周期短等型号任务形势,五院构建了“5年型号任务预示+3年型号研制计划纲要+年度科研生产计划”的“5+3+1”的计划体系和“提前三年抓物资配套和长周期部件投产、提前两年抓单机和分系统研制,提前一年抓型号AIT工作”的“3、2、1”指导原则;推行实施“技术流程、产品保证流程、技术安全流程、计划流程”的“四个流程”管理方法,围绕型号任务风险管理过程“策划、识别、评估、应对、监控、评价”6个关键环节,从组织和产品2个维度建立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科研生产统筹管理和型号研制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不断完善型号研制管理体系的同时,五院大力开展宇航能力工程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从2005年、2009年、2015年分三个阶段着力解决制约五院发展的能力短板。特别是近年来,五院聚焦宇航智造,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理论方法,借助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等,加速推动航天器研制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型号研制能力和效率效益。当前,五院已在六大领域60余个型号实现了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新研型号100%实现了三维下厂;开发应用了总体-控制-载荷一体化设计平台、信息流协同设计系统、能源流协同设计系统等系统,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全面实施发射场远程测试等流程优化项目,启动建设卫星批量化柔性生产线建设,持续推动宇航产品化工作,形成了以东方红、资源、实践等为代表的系列通用平台和覆盖各领域的通用单机系列产品,大幅提升了研制生产效率,宇航产业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随着在轨航天器不断增多,五院持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强化航天器在轨管理能力提升,围绕飞控、在轨测试、长期运行管理、离轨退役等各个环节持续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了在轨航天器运行状态管理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定期开展健康评估,“一星一策”制定运行管理策略,打造了多星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智能管理延伸、由要素覆盖管理向精细分类管理延伸、由应急处置向问题预防与提前发现延伸、由遥测数据积累向遥测大数据分析应用延伸,保障了在轨航天器连续稳定运行。

 

三百星7.jpg

▲KM8空间环境模拟器

 

如今,五院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唐家岭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产业布局,建成了以超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力学振动台、地外天体着陆起飞综合试验场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大型试验设施,形成了年出厂50颗航天器、在研100颗航天器的研制能力和相应的在轨运行管理能力,单机年交付能力超过10000余台/套,牢牢占据国内宇航领域主导地位,在全球宇航企业中位居前列。

 

夯实质量之基

不断汇聚点亮星辰的保证力

 

“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在型号任务保成功过程中,五院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高强密度任务形势下质量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三百星辰点亮,也是五院质量水平由精细到精益再到卓越的生动体现。   

 

五院全面规范实施产品保证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通信卫星出口和卫星研制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结合载人飞船等宇航型号任务的探索实践,五院对产品保证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航天器产品保证经验和方法,产品保证技术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夯实质量之基,五院于2000年以后,先后发布院长三号令、四号令、五号令、六号令及五号令01号文,在宇航系统全面推行产品保证工作的同时,持续完善产品保证工作机制,健全了产品保证组织,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保证队伍,形成了产品保证标准和文件体系,加强了产品保证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型号研制任务圆满完成。

 

三百星8.jpg

▲院长六号令发布会

 

近年来,五院深入贯彻落实精细化质量管理、技术风险分析及量化控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要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坚持确保“型号任务成功和用户满意”的一个中心;强化“‘22条’、产品保证工作”两个基本点;夯实“适应宇航产品研制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础,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充分继承五院新时期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以“面向对象、嵌入流程、数据驱动、知识迭代”为特征,通过着力推进产品保证等工作,保证了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质量技术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确保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国家重大任务持续成功,助力中国航天总体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进入世界前列。 

 

此外,五院组织开展数字质量建设,以“全数据”为目标,开拓质量管理新模式。推行数字质量建设2年来,五院宇航产品数据中心和各单位电子数据包系统均已完成建设,院内宇航产品数据数字化采集率超过80%,产品数据包准备周期由一周缩短到2小时,可实现综合查询、包络线分析、自动生成报告等数据应用功能。后续,还将围绕数字质量的三个关键价值点继续推进工作。

 

放眼未来,五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精神,落实好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集团公司“3+1”改革顶层构架要求,以履行富国强军使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支撑航天强国建设为历史己任,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以“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为目标,体系化推进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期间谋划3-5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大工程,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宇航系统,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取得一批重大颠覆性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大师级的创新型人才,持续强化“航天强国建设引领者、空间事业发展领导者”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0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