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源于“长征” 中国航天永远在路上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11604 字体:

近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谈起“长征”两个字,很多人脑海里会想起两件事:一是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二便是不断将我国的卫星以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运载火箭。


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我国运载火箭为什么起名为“长征”?曾参与长征一号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刘宝镛院士追忆过往,谈起了其中渊源。


寓意深刻的名字


“说到‘长征’这一命名的由来,就不能不提到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毛主席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而要想发射卫星,首先要有运载工具。于是我国开始了着手研发第一枚运载火箭。”刘宝镛回忆道。


那么火箭叫什么名字呢?我国火箭设计之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总体设计部的同志们集思广益。


“当时有感于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藐视一切困难、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斗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总体部的同志提出建议并经上级领导批准,将火箭命名为‘长征’,寓意我国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刘宝镛说道。


就这样,我国运载火箭的名字便定为了“长征”。


80年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国工农红军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60年前,中国航天人踏上了一条同样困难重重的“飞天路”,为我国的第一发火箭勠力同心、披荆斩棘。


今年2月刚刚去世的被尊称为“谢老总”的谢光选院士曾感慨地说:“火箭的研制和长征差不多,红军长征是行军走路,用了两年多。‘长征一号’研制也是一次长征,足足走了12年。”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1970年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使我国成为拥有人造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所以用‘长征’来命名火箭,一方面是航天人激励自己用红军那样坚韧的毅力和斗志来搞研发,另一方面中国火箭研制发射的过程也极像伟大的长征,它是科技上的‘长征’。”刘宝镛说。


新长征 铸就不朽伟业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贯穿其中的是精神的薪火相传。


正如当年红军长征转战10余省,中国的航天之路也走过了一场当年红军长征般艰苦的跋涉: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60年征程中,中国航天征服了一座座技术高峰,打破了一项项纪录。


“我国的航天之路,总是面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长期封锁。因此,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飞跃,背后都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支撑,在一次次磨砺中实现中国航天的跨越。可以说,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心血,书写了一部我国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同的长征,但却拥有同样的精神。”刘宝镛说。


前不久,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两位航天员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再次踏上太空之旅。消息传来,举国振奋。这已经是我国长征运载火箭的第237次发射。而在海南文昌,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首飞,期待一飞冲天……


航天人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0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