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由五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成功发射。顾名思义,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就是用来观察海洋的卫星。那它是如何观测海洋的水色与水温的呢?这就要提到卫星上配置的五院508所研制的水色水温扫描仪。
先来介绍一下这台神秘的载荷,水色水温扫描仪是一款星上扫描型相机,简称水色仪。这台水色仪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望远镜整体旋转的扫描成像技术,通过扩展观测谱段,提高海洋水色观测精度,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海洋水色遥感业务化、连续化能力。
数据稳定全景看 水色仪块头不大,但是本领却不小。团队提出了360°旋转扫描的思路,使水色仪不仅能看地球,也能看太阳、月亮、深空,实现360°全景看,进而用这些观测数据来更好地标定对地成像的精准度,确保八年在轨寿命期内数据稳定。而且水色仪扫一圈只需5秒就能看遍大半个中国,想想都激动。同时,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上的扫描仪重访周期仅仅1天,也就是说1天时间就能覆盖全球所有区域。 水色仪能够同时探测18个谱段,也就是说水色仪同时能够观察到海水的各种不同颜色和海温。这样一来,什么赤潮、绿潮、悬浮泥沙等统统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高清大片强弱看 水色仪能够适应不同明暗的光线,强光弱光下拍摄的图像都是高清大片,可实现高信噪比和大动态范围。信噪比高,通俗地说就是在很弱的光线下也能看清楚目标,只有这样图像细节才丰富;动态范围大,其实就是说不仅仅是弱光下看得清,强光下一样看得清。这要归功于相机采用的大像元探测技术。该水色仪上探测器像元是一般卫星相机像元大小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像元就好比人眼,大眼睛才能看得更清楚嘛。要是没有这么颗大大的眼睛,在几百公里高的轨道上想区分海水不同颜色这么弱的信号,还要时不时应对一大片很亮的云朵干扰,其难度恐怕无异于大海捞针。 说了这么多,再来说说水色仪在我们国民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全天候在轨监测海洋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通过连续获取长时间的我国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温资料,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等,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变化研究、海洋在全球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及厄尔尼诺现象探测提供大洋水色水温资料。此外,水色仪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领域也能大显身手,比如台风、滑坡与堰塞湖、洪涝灾害、林火、火山喷发、海洋溢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