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张洪太院长在《国资报告》发表署名文章

时间:2020年06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450 字体:

近日,《国资报告》发表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洪太院长的署名文章《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航天强国的思考》。文章对“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内涵和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航天事业发展优势进行了深入阐述。

 

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航天强国的思考


张洪太


国资报告1.jpg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一观点,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嫦娥四号任务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航天事业遵循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的客观事实,指明了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坚持、巩固和发展新型举国体制的方向。如何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内涵,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新时代高质量建设航天强国必须着力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科学内涵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从根本上说,是国家治理体制的新变革和新的政治体制安排,表现为制度性的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创新性。

 

“新型”之要义,就是改变传统举国体制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的单一模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各种力量的统筹协调,实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互动,推进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集纳融合,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四方面优势:一是以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统筹推进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确保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紧密衔接、有机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二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破除传统体制弊端,优化机制,实现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充分流动,释放发展活力;三是以集中力量、科学统筹、协同攻关为途径,实现人才、技术、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统筹配置、协同发力;四是以现代化重大战略工程和关键核心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社会最大共识和最大合力,实现战略性产品和关键性技术突破。


国资报告2.jpg


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历程,举国体制是贯穿始终的制度主线。

 

进入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迈入了从跟跑为主到多领域并跑、领跑,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转变的发展时期,在许多关键领域进入了“创新无人区”,发展的历史方位、支撑基础和发展态势呈现出新变化:

 

一是使命任务发生转变,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大做强赋予了更广内涵。作为融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于一体的太空高边疆,实践活动不再只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手段,更是提升国家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增进国际合作和驱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党和国家赋予航天的使命任务内涵也发生转变,从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主,转变为满足国防安全建设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并重。

 

二是政策机制发生转变,有助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释放出更强活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人才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显著地激发了航天事业各类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政府坚决破除行业准入“玻璃门”、“弹簧门”,鼓励、引导社会资源进入航天领域,航天领域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渠道不断畅通,机制更加完善。

 

三是创新环境发生转变,为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当前,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和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交织互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站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我国航天事业如果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航天强国就会失去支撑。

 

四是资源条件发生转变,为我国航天事业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好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发展,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健全强大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创新活跃的社会资源力量,不断丰富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主体、资源选择,使航天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具备了现实基础。同时,社会资源有意愿、有实力进入航天领域,使我国航天领域创新资源配置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具备了主观条件。

 

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为我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撑。

 

国资报告3.jpg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我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既是量变的积累,更是质变的飞跃,需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统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主动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运用更加科学、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模式机制、行动举措把事业推向前进。

 

(一)坚持党对航天事业的领导,是把“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转变为航天事业发展优势的根本保证。航天事业是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始终把自身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枢主线中,同心共筑、同频发力、同向前行。新时代发展航天事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挥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引领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梯次接续、持续推进,确保发展主线不偏航、不反复。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的创新制度安排。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高质量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应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通过顶层制度设计,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有机融合、增强合力,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发展优势,落实到航天强国建设的各个环节。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型举国体制”下高质量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新时代高质量建设航天强国,主导权在政府,主体则在市场,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科学宏观调控和有效政府治理作用。应主动地、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打造开放型发展格局,畅通社会资源流入、航天技术成果转出的渠道,尊重、保护并寻求航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利益最大公约数,确保人才、知识、资本、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市场化规律下,以兼顾国家战略目标和市场价值实现为导向有序流转。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发挥国有企业航天主力军作用,有效增强商业航天发展活力,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资源配置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推动航天行业内外、军民各方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深度融合,提高航天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我国航天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航天强国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而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战略论述,突出反映出科技创新领域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最佳发力点。新时代高质量推进航天强国建设,需要在新型举国体制制度安排下,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更强内生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按照“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战略要求,以航天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为着力点,发挥工程专项牵引拉动作用,带动实现一系列前沿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突破。坚定不移走自主可控、自主创新发展道路,聚焦航天事业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国内产学研用资政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多位面、多层次、跨领域综合发力,解决元器件、原材料等一系列“卡脖子”短板问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准确把握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推动开放创新、兼容并蓄,推进以空间站、空间探测任务为载体的高层次国际合作,在开放创新中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释放“新型举国体制”下航天强国建设主体的发展活力。改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在新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科学实践,目标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阶段,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主体仍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有益补充。强国必须要有强企支撑。高质量建设航天强国,关键主体在国有企业,核心根本在于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在国家深化改革的总方略总框架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着力推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增强航天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以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为框架,以国家政策性改革为契机,推动航天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加速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治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最大程度发挥改革乘数效应,释放最强发展活力,为航天强国建设发挥更强战略支撑作用。

 

(五)坚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夯实“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航天强国的人才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地以精神文化涵养人才,按科学选用育留人才,厚植建设航天强国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准确把握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这一核心本质,改革航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构建由首席技能专家、技能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组成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企业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充分认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关键根本,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下,注重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激发航天人干事创业动力:既要传承和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有的“人民科学家”等国家荣誉表彰作用,强化优秀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引领力和塑造力;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激励,加速改革航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推进员工持股制度,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更加有效地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地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0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